泰州日报报道"揭秘中丹创新基因"
更新时间:2014-09-01 点击:1065
 

揭秘“中丹”创新基因
记者 谢荣 来源:泰州日报
当初那个87人的乡镇小厂,而今成了一个现代化大公司,靛蓝等三个主导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雄踞“全球第一”。

34年稳健扬帆,从一个87人的乡镇小厂发展成现代化大公司,3个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雄踞“全球第一”——
揭秘“中丹”创新基因

这是一个关于企业的传奇。
当初那个87人的乡镇小厂,而今成了一个现代化大公司,靛蓝等三个主导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雄踞“全球第一”。
这就是江苏中丹集团。在平均寿命只有8年的中国企业里,这个已经进入第34个年头的企业,步履仍一如既往地稳健。今年1至6月,中丹集团完成营业收入37.7亿元,超过往年同期水平。
回头检视会发现,中丹发展史其实就是一段不断转型、不断升级的生动历程。它“串”着一个个鲜活的故事,而这些故事又映照着企业敢闯敢试的改革精神,彰显着企业特有的创新基因。
不同凡响的起步
斥资538万元,购买靛蓝专利

让我们把视线拉回至1980年。
其时,正是乡镇企业百花齐放的当口,一群“洗脚上岸”的农民在长江畔一块水沟纵横的杂草地上,搞了个不起眼的化工厂。
“经过一番摸索,好不容易建成了一条对氨基苯乙醚生产线。”中丹集团董事长张正西回忆说,但命运多舛,不久,其定点销售企业——南京市化工厂的橡胶防老剂生产线停产,产品一下销售无门,小厂顿时岌岌可危。
困境中,泰兴人的果敢显现出来:厂里组织员工远赴东北、山东学习,回来后居然利用原生产线,成功生产出了对氨基苯甲醚和邻氨基苯甲醚,解决了企业生存难题。
更为神奇的是,1983年,企业在广交会上拿到了日本对氨基苯乙醚订单,但客商要求“三个月交货”。中丹人咬牙攻关,搭建简易厂房,重新上马生产对氨基苯乙醚产品。最终,产品如期出口日本,厂子也一举成为当时扬泰地区首家化工产品出口企业,从此迈出了“外向型”发展步伐。
攒得“第一桶金”后,1988年,时任经营厂长的张正西五上北京染料厂,大胆斥资538万元,购买了该厂专利技术和成套设备,顺利建成了“靛蓝”生产线。至此,中丹人取得了建厂以来的产品突破。
摆脱发展牵绊
引进外资,迅速“西进”

上世纪90年代,快速奔跑中的中丹遭遇了资金不足的牵绊。对此,敢想敢做的中丹人大胆“吃”了“螃蟹”——率先在泰兴市引进港资成立泰丰公司,率先在扬泰地区成立企业研究所,率先设立具有自营进出口权的企业外贸公司。
1996年,江苏中丹化工集团公司顺利组建,又先后成立泰华、瑞泰、瑞星等多家中外合资企业。
“这些战略举措,不仅解决了‘资金饥渴’,更打开了通向世界的桥头堡,使中丹与全球一体化经济迅疾接轨,为它之后65%以上的产品出口到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打下了坚实基础。”近20年后的今天,再回顾当时的资本引进,张正西一语点出其真正价值所在。
进入二十一世纪,中丹不断舒枝展叶、做大做强。很快,资源、能源等“瓶颈”的制约让它又一次感到了“成长的烦恼”。
此时,中丹人早已习惯以创新姿态来应对问题。这一回,他们拍板决定“西进”,把生产车间搬到资源充沛的西部地区。
2000年开始,中丹迅速“动身”,富有前瞻性地乘上了第一列“西部列车”,以开阔的视野进行资源整合——与重庆国有企业重庆化医集团合资合作,引进清华紫光英力公司,成立重庆紫光公司,主营天然气化工开发。目前,重庆紫光公司已成长为重庆市50强企业;走进内蒙,建成全球最大的靛蓝及其主原料产业基地,国内业界由此诞生了一句公认的“名言”:世界上每两件牛仔服中,就有一件由中丹生产的靛蓝染成。
“西部的天然气、煤电、矿藏等优势让我们尝到了甜头。”张正西举了个例子,靛蓝的一个主原料是钠,这是一种易燃易爆危险品。“以往钠要运到泰兴,无论是运输还是仓储,不仅成本高而且还要顾及安全等问题,很麻烦。而在内蒙古,我们靛蓝生产基地旁边就是钠厂,原料使用非常方便。”
截至2013年,中丹集团在重庆投资企业销售规模已过50亿元,在内蒙投资企业销售规模也已达15亿元。
富有远见的战略
招才引智,向化工新材料产业链高端攀升

不仅如此,中丹还将创新思维用到了才智支撑上,他们的人才策略极富特色。例如,秉持“点面结合,精引重用”、“岗长结合,因才适岗”、“固变结合,灵活分配”等原则,大力实施人才招引。博士后科研工作站、江苏省专用化学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、江苏省企业技术中心、中丹药物研究院等科技创新平台次第建成,企业还与清华大学、南京大学、南京工业大学等高校实施全面合作,同时引进美国哈佛大学、美国麻省理工学院、德国海德堡大学、瑞典哥德堡大学以及清华大学、兰州大学等国际、国内知名高校人才240余位,打造出一个格局完整、层次清晰的人才阵列。
眼下,中丹转型升级正稳步提速。集团与国际日化原料名企台湾和桐化学公司携手新建日化产业园,一期投入1亿美元,预计建成后可实现年销售25亿元。而一个最新的动作是在今年初,集团收购了一家企业的树脂生产线,未来将开发高附加值的新型树脂产品,向化工新材料产业链高端攀升。
在中丹集团内刊上有这样一句极有意味的话:秋天的果实不属于春天的赏花人,而属于春天的耕耘者。
显然,中丹人努力扮演的是那个春天的耕耘者,一个具有创新基因的耕耘者。
记者手记
企业家精神乃企业成长的源泉

客观而言,在民营企业,企业家之于企业,就仿若一家之长。“家长”决定了“家风”。
事实上,企业家对企业成长的驾驭,不仅仅在于其敏锐的市场意识、过人的胆识和决策的能力,更重要的是其在带领企业成长的过程中,所体现出来的精神气质和意志品质。其感染、激励企业员工,影响企业价值观的形成,从而将富有魅力的独特基因深植企业土壤。
江苏中丹集团董事长张正西被称为企业的“拓荒牛”——带领伙伴们在荒草摊上“刨出”工厂;硬是在小厂中将“醚类”产品做成行业“单打冠军”;准确预测牛仔服的畅销,购买专利,力主上马靛蓝染料;而当遭遇资源瓶颈时,他又率部“西进”……
如今,张正西敢为人先、开拓创新的精气神,已成为企业宝贵的文化与财富,这将是中丹走向“百年老店”的强大动力。
从这个角度说,企业家精神乃企业成长的源泉。